"陈警官推门而入:"审讯暂停。林小姐,请出来一下。"走廊上,
陈警官递给林夏一杯水:"他在玩弄你。我们查到新线索,需要重新制定策略。
""什么线索?""他钢琴教室的地下室。技术科刚发来报告,发现微量人体组织,
可能是个小型解剖室。"陈警官面色凝重,"另外,媒体已经知道是你协助破案,
外面全是记者。"林夏走到警局窗口,楼下至少聚集了二十名记者,长枪短炮对准大楼出口。
她的生活从按下快门那一刻起就彻底改变了。"我能从后门走吗?""已经安排了。
"陈警官递给她一张名片,"心理医生,专门处理创伤后应激障碍。建议你去聊聊。
"回家路上,林夏不断回想周默的话。"我们其实很像"—这句话像毒蛇一样盘踞在她心头。
她想起自己确实曾为拍出震撼照片而冷眼旁观他人的痛苦,
那种职业性的抽离与周默描述的心态何其相似。公寓楼下也守着记者。林夏绕到后门,
输入密码时手指发抖,三次才按对。关上门,她瘫坐在地,终于让压抑已久的泪水流下来。
手机震动起来,是母亲。林夏深吸一口气接通:"妈,我没事...对,
警方保护很周全...不,这几天别来看我..."挂断电话,林夏打开电视。
本地新闻正在播放周默被捕的消息,她的照片被打在屏幕上,标注"关键证人"。
记者用夸张的语气描述她如何"智擒连环杀手",仿佛这是一部惊悚电影而非她的真实人生。
浴室镜子里的人影让林夏陌生——苍白的脸色,深陷的眼窝。她摘下耳环放在洗手台上,
蝴蝶翅膀在灯光下闪烁。这是她最喜欢的一对耳环,现在却带着不祥的联想。接下来的三天,
林夏足不出户。陈警官每天通电话告知案件进展——周默依然不认罪,
但物证不断增加;媒体疯狂挖掘她的背景,
甚至找到她大学时期的作品集;网络上已经有人称她为"杀手摄影师",这个标签让她作呕。
第四天早晨,林夏决定恢复正常生活。她戴上墨镜和口罩,悄悄前往工作室。路上行人匆匆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