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章
第十三章:镜中人
诊所的门被重新锁上,时间已近午夜。
许若晴坐在沙发上,指尖冰凉。她试图回忆今天的每一个细节,却发现脑海像被撕出一道裂口,记忆从那里哗啦流走。她不断告诉自己:你是许若晴,你拥有真实执照,你建立了这家诊所,你接待过林筠、周雪、李志言——
可越这样提醒,越像一种自我催眠。
那张照片还躺在她包里。那家名为“镜之河”(Mirror of the Golden River)的诊所画面仍旧在脑海挥之不去。不是因为它和自己的诊所一模一样,而是因为照片中那个身穿白大褂的“她”——笑容比她更温和,语气比她更坚定,眼神比她更真诚。
仿佛她才是更适合这个世界的“许医生”。
墙上的镜子安静无声地立着。
那是她当初布置这间咨询室时最自信的一项设计——“三点反射结构”:坐在中心位置的病人可以同时看到自己、咨询师和窗外的光线。这种视觉“联动”曾帮助她引导过数十个濒临崩溃的病人走出死角。
可如今,她坐在镜前,第一次产生了深切的错觉:
镜中那个人不是她。
她盯着镜中自己苍白的脸,指尖慢慢抬起,像试图确认那动作是否同步。可就在她即将碰触镜面时,镜中的她却似乎提前一点动了。
一瞬间,她浑身发冷,猛地收回手。
“这不可能……”她低声喃喃。
手机忽然震动,陌生号码,弹出一条短信:
> 【你终于坐到我那个位置上了。感觉如何?】
她猛地站起身,身后的落地灯被她带翻,滚落地面,发出一声钝响。
她的呼吸骤然加快。
下一秒,手机再次亮起,是一张图。
模糊,但一眼就能看出是她诊所内部拍摄的视角——从窗户对面斜下,清晰拍到她坐在镜前的背影。时间显示为一分钟前。
她猛地冲到窗边,猛力拉开窗帘,街道空无一人,只有对面一栋民宅顶层窗口,似乎一闪而过一道光。
她死死盯着那方向,却看不清。
“你到底在哪?”她几乎是用尽全部力气压低声音问出。
屏幕亮了。
> 【你不是一直都在看我吗?】
她颤抖着呼吸,望向那面镜子。
镜中自己缓缓抬头,脸上无比陌生,眼神里没有一丝慌乱,只有某种……温柔、从容、胜券在握的怜悯。
她忽然意识到,对方想要的,从来不是杀死她。
而是把她变成“她”。
---
她坐回桌前,手还在微微发抖。
手机屏幕早已熄灭,可那条短信的内容仍牢牢刻在脑海里。
这句话像一把钝刀,在她脑中缓慢划开一道缝隙。她意识到,对方不仅在监控她的行动,更像是在“引导”她走进一个早已设好的剧本——而她正在照着那个剧本一步步“回忆”。
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,重新打开电脑,查阅前几日城北的商业租赁记录。她找到了那家名为“镜之河心理诊所”的地址,注册人是一家空壳公司,负责人是“G.Q.”,提交的身份资料居然是一份她曾用于海外讲学申请的PDF版本。
“她用我的资料开了诊所。”许若晴喃喃。
比起震惊,她更感到一种深层次的羞辱与荒谬。
她不仅模拟了她的生活,还冒用了她的身份,开设了一个与她一模一样的世界——唯一的区别是,对方没有失误、没有犹疑、也没有崩溃。
她开始怀疑,那些死者——林筠、李志言、周雪——会不会在死亡前,曾真正找过“她”。
也许她们根本不是因为“许医生知道真相”而崩溃,而是因为那个“更像许医生”的人,在她们最后的求助中,说了某些她从来不敢说出口的东西。
屏幕忽然弹出一则邮件通知,是一封自动转发邮件。
寄件人:mirror.echo.system@securemail.net
主题:你迟早会看见我
正文只有一句话:
> “你能记住的,是我给你的。你忘记的,也将由我替你保留。”
附件是一个视频。
她迟疑了一下,点开。
画面是诊所内部监控的死角——一个并不存在于她记忆中的空间:暗色帘幕、偏冷的灯光、桌上摆着一块熟悉的石英沙漏。
下一秒,一个人出现在画面中。
她穿着白大褂,面容模糊,却熟悉到令人发寒。她没有面对镜头,而是缓缓转过身,对着看不见的某人说了一句:
> “你可以放心离开了。她会代替你继续。”
画面戛然而止。
许若晴怔住,几秒后她终于意识到,那句“她会代替你继续”,并不是对病人说的。
那是对她说的。
一个过去的她?一个“未被唤醒”的人格片段?还是——另一个活在系统投影之下的副本?
她脑海中忽然浮现出W曾提出的一个假设模型——
“如果一个人格副本在现实中运行得比原体更顺利,那么终有一刻,系统将选择抛弃原体。”
那不是警告,是——规划。
她猛地合上电脑。
不能再等了。
她穿上外套,走出诊所,直奔北城。
今晚,她要亲自去见那个“她”。
不是在梦里,不是在镜子里——
是在她用自己的名字活着的现实之中。
---
夜风冷冽,车窗外的街道迅速倒退,城市的光被拉成长线,映入她紧绷的眼底。
许若晴几乎没有开口,她只是一遍遍在脑中复述路线——那间位于北城的“镜之河诊所”,从定位上来看,距离她真实的Golden River不过半小时车程,却仿佛横亘着一个无法跨越的现实边界。
她拨通江启年的电话。
“我知道你要去哪。”他那头声音很低,像是在深夜里压抑着一股情绪,“但我不建议你现在去。”
“她一直在引导我。”许若晴声音冰冷,“我不想再后退了。”
江启年沉默几秒,“我会在诊所外远距离观察,不进去,除非你喊我。”
“可以。”
挂断电话,她握紧方向盘,车灯照亮前方漆黑的巷道。
她抵达了。
那幢楼不高,只有两层,外墙是淡灰色涂料,风格克制冷静。门口挂着一块浅金色招牌:
> 镜之河心理诊所
字体优雅、简洁,与她自己的诊所几乎一模一样,只是光线昏暗,没有病人进出,也没有任何工作人员迹象,仿佛这是一间只为“特定来访者”存在的空间。
她深吸一口气,走上台阶。
门是开着的。
她推门而入,空气中有一股熟悉的香味——那是她自己使用的香氛品牌“木影·山茶”,从未对外公开,只在诊所内部使用,甚至从不摆在明面。
门厅里整洁无尘,鞋柜上摆着一双浅灰色女士拖鞋,正是她在办公室穿的那款。
她脱鞋走进去。
整个空间像是她生活的复制品:咨询区、沙发、落地镜,甚至沙发上也放着她经常盖的灰白色毛毯,毯角的线头翘起的位置,几乎一模一样。
她缓缓走近那面镜子。
这一次,她没有再恐惧。
她静静站在原地,看着镜中的自己——眼神疲惫,神情压抑,但脚步坚定。她知道,对方已不再是某个模仿者,不再是某个操控者。
而是一个在认知层面、人格层面,正与她争夺“存在权”的人。
忽然,身后传来轻微脚步声。
她缓缓转过身。
走廊尽头,一道门打开了。
一个身影出现在门内。
白色大褂、长发挽起、无表情,却自带一种熟悉的从容。那张脸——像是她年轻两岁时的自己,没那么疲倦,也没那么怀疑世界。
两人对视数秒。
对方先开口了,语气温柔:“你终于来了。”
许若晴没有回应,只是缓慢靠近。
“你不是很好奇吗?”对方轻轻一笑,“你一直想知道——如果你没经历那场实验、没拒绝那个决定、没忘记她们的求救……你会变成什么样。”
她站在镜前,伸出手指,轻轻点在镜面上:
> “我就是那样的你。”
许若晴感到血液在倒流。
对方走近一步,在她耳边低声:
> “她们信我,远胜于信你。”
那一瞬间,许若晴的世界静止了。
不是因为恐惧,而是因为她忽然意识到:
这场镜中的对峙,从一开始,就不只是“我与她”的对抗。
而是一个根本问题:
这个世界是否还需要——真实的我?
--
更新时间:2025-04-17 03:13:02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360918.com。青鸟文轩